发布时间:2022-09-16|来源: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 申展利:
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参加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为坚决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近年来,应急管理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今天,我们邀请到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司长魏平岩先生、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杨智慧先生、危化监管一司副司长宋宏林先生、国家矿山安监局网信办主任王素锋女士,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按照惯例,我先向大家通报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
一、8月份自然灾害形势
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对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灾害为主,风雹、台风、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185.9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94人,直接经济损失429.7亿元。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全国平均高温天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特别是南方地区高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伏旱。二是全国降雨“北多南少”,大江大河汛情总体平稳,北方局地河流超警超保,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突发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三是全国共出现5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近年同期均值明显下降,但雷击事件较为突出。四是台风生成及登陆偏少,7号台风“木兰”和9号台风“马鞍”登陆广东沿海地区,有利于缓解当地旱情。五是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全国森林火灾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二、8月份安全生产形势
8月份,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86起、死亡1558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但从发生的典型事故看,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隐患,突出体现为“三个反弹”:
一是矿山领域较大事故反弹,重大涉险事故频发,冒顶坍塌事故多发,蓄意瞒报和盗采等非法违法问题突出。二是建筑业较大事故反弹,暴露出风险隐患排查不细不实问题,部分地区吸取事故教训不深刻,同类事故反复发生,作业场所风险辨识管控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三是水上交通事故反弹,船舶翻沉事故多发,涉险人员多,需高度警惕商渔船碰撞风险,严加防范水上休闲娱乐活动安全风险。
各位记者朋友,以上是向大家通报的有关情况。下面,请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司长魏平岩先生介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有关情况。
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司长 魏平岩: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安全生产科技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安全生产工作,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全国高危行业企业联网监测。在危化品行业,基本实现了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监测全覆盖,重点接入了44万个监测点位数据,成为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重要示范应用。在煤矿行业,我们实现了全国正常生产和建设矿井联网监测,接入了60余万个传感器数据,以及井下作业人员点位和视频监控图像。在非煤矿山行业,实现了全国头顶库、在用三等及以上尾矿库联网,具备了企业风险分析和区域风险研判能力。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推进粉尘涉爆企业监测联网工作。
二是构建安全生产“智慧监管”模式。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合作开展高危行业企业用电大数据分析,实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万家生产型危化品企业、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电力监测,通过异常用电数据可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利用煤矿监测预警大数据对超限报警及单班超员等情况进行分析,为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提供了新手段。我们利用手机通信大数据开展煤矿非法盗采事件分析,实现了全国关停煤矿监测全覆盖,对违法组织煤矿生产的行为形成了威慑。此外,我们还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确定了全国化学品储罐集中区、连片区,推动形成了线上卫星识别、线下专项核查的精准监管模式。
三是“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执法。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建立了全国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基础数据台账,实现了全国安全生产执法数据接入和执法行为综合分析,初步具备了全国执法态势分析能力。智能执法辅助工具可自动识别危化、工贸等30余类重点工艺、关键设备问题隐患,解决了以前执法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系统实现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共享共用和执法文书全流程电子化,制作成套文书的时间大幅缩短,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率。
四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我们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联合工信部、国资委在国家管网、中国石化开展油气管道及危化行业试点建设。会同工信部等部委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企业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换岗”工作。我们会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围绕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等16个关键领域开展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首批智能化煤矿示范建设,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800余个。
五是强化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应急管理专业科研单位建设,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建立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牵头向科技部申报立项安全生产领域重点专项项目,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装备研发,推动安全生产领域基础研究能力提升,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印发“十四五”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领域4个专项规划,对安全生产科技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布局,重点构建国家“智慧应急大脑”,全面汇聚全国各部门信息资源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信息,深化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成果应用,加速提升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和综合态势分析能力,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申展利:
谢谢魏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为加快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应急管理部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系统,请问大力推广这一系统主要出于哪些考虑?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将会怎样继续推进?
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 杨智慧: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主要是想实现“三个推动”:
一是推动提高安全生产领域执法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大力推行执法全过程“上线入网”,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由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转变,大力提升安全生产领域执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动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质量和效能。系统集成了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安标库,开发了文书制作客户端和智能辅助模块,能够帮助基层执法人员学习执法知识、规范执法行为,为提升执法质量、执法效能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系统通过对现场检查、立案调查、处理审批、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形成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案卷网上生成、执法效能网上考评等机制,能够实现执法行为全过程透明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目前,全国共有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的系统,有16个省(区、市)使用自行建设的执法信息化系统,我们按照“部建推广、自建对接、模块升级、数据共享”原则,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布局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取得了执法信息化基础逐步完善、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基本建立、系统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加大等初步成效。尤其是在工贸行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围绕工贸行业25项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我们组织开发了工贸专项执法模块并进行试点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工贸专项执法已录入钢铁、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等重点企业3.4万家,运用系统对1.7万家重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定期通报、视频调度和重点督导等方式,推动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持续加大系统推广应用和数据对接力度,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问题推动。督促推动加快解决目前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基础工作不到位、数据对接质量不高、线上执法比例偏低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系统推广应用。
二是强化使用推动。坚持以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利用系统核清企业底数,开展执法检查,以系统应用助力工贸行业“百日清零行动”圆满完成。
三是强化考核推动。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执法效能考评制度,拟将线上执法检查率等指标纳入其中,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执法效能考评体系。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说,全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已经全部联网监测,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运行情况?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副司长 宋宏林: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储量大、能量集中,32个省级地区均有分布,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固化每年两次消地协作现场检查,全面施行安全包保责任制等线下管控措施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国7千余家企业、2万余处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信息全部联网,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线上管控。
系统建设运行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自2019年起到2020年底,完成全部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重点动态感知信息、安全承诺信息、关键视频监控信息等数据联网,先后接入重大危险源罐区1万余个、高危工艺装置4千余套。
第二阶段是初步应用阶段。2021年,坚持“用则立,不用则废”,围绕企业值班值守、安全风险预警、监管抽查巡查、企业系统应用等四项基本功能,制定“五项制度”,开发手机端app,深入做好分级巡查抽查、预警信息处置、数据质量治理、信息通报反馈等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常态化应用8条规定,各项监测指标在线率均稳定在99.5%以上,每日报警总数由上线之初的2.1万余次下降至目前的4500余次、降幅近80%,系统预警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第三阶段是深化应用和能力提升阶段。今年以来,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要求,我们启动实施监测预警系统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围绕迭代优化重大危险源预警模型、拓展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部署边缘端监管设备试点建设、深层数据治理和业务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深度功能,全面提升系统综合应用水平。
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重大风险防控关口不断前移,效率明显提升,在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功能优化、技术引领、上下联动、政企协同,持续推动系统完善升级,重点建设重大危险源企业常态化分级监管机制,区分特别管控(红色)、重点关注(黄色)和一般监管(绿色),实现随时掌握预警信息、及时动态预警、精准分级管控,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质效,科学管控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谢谢。
人民日报社记者:
“智慧矿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智慧矿山”,主要特征是什么?对于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国家矿山安监局网信办主任 王素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对矿山安全的关心。“智慧矿山”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国家层面高度重视,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到:“通过先进装备和信息化融合应用,实施智慧矿山风险防控等示范工程。”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指导下,山东、陕西、内蒙古、河南等省(区)先后在重点矿山开展了“智慧矿山”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慧矿山”建设集成应用各类传感感知、信息通讯、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先进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矿山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总体上降低企业成本。比如,利用5g网络超高速率、超低时延的特性,可以实现矿山井下设备超远程精准控制和无人驾驶纯电动矿用卡车智能编队运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矿山的各种指标数据映射到虚拟数字空间中,对真实的矿山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让人、数据、物等资源要素实现互联互通,帮助矿山企业实现减员增效保安等。
对于矿山企业来说,“智慧矿山”建设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国能集团的大柳塔煤矿、山东能源的鲍店煤矿、陕煤集团的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等通过建设智慧化矿山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持终端上操作,就可以实时监测液压支架的压力数据和井下采煤机的实时位置,控制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系统等工作面的大型设备,这就像矿井有了自动驾驶功能,提高了开采效率,提升了安全保障,降低了运行成本。
对于矿工来说,一直以来,“苦、脏、累、险”都是煤矿工人作业环境的代名词。借助智慧矿山建设,“危险的工作让机器去做,工人远程操控,出现异常及时干预调整”,使煤矿工人的作业内容由重体力劳动向轻体力、脑力劳动转变,告别“苦、脏、累、险”,更安全、更体面地劳动。
总之,“智慧矿山”是国内外矿山发展的趋势,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加速能源产业转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努力打造安全矿山,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矿山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积极推进智慧应急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请问安全生产领域的进展如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魏平岩:
这几年我们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至上”“两个根本”的重要指示要求,以信息化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模式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联网监测。这项工作从2019年启动,重点选择风险比较大和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危化、煤矿、尾矿库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推广应用。我们通过全国统建软件的方式,缩短了系统推广的时间,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国重大危险源的全面联网,目前危化领域的储罐、重点生产装置,煤矿工作面、井下数据,尤其是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数据,都已经逐级接入到应急管理部。现在每天实时生成的物联网感知数据有8亿条,通过我们的云计算平台计算以后,为联网监测提供助力。
二是综合态势分析。我们开发了全国安全生产态势“一张图”,接入了高危行业企业的联网数据,以及执法信息。同时还整合了大数据成果,包括各个行业领域联网监测、分析研判的大数据成果,以及我们研发的一些智能模型。现在可以一网统览全国各地的安全风险等级,在线监测重大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
三是扁平指挥调度。我们部建设了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云视频会商系统,在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我们可以扁平化地跟一线、专家进行视频会商。我们建设了“三断”(断电、断路、断网)条件下的天空地一体的通信网络,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第一时间跟现场进行视频连线,把灾害事故的现场画面实时传输到应急部指挥中心。此外,我们针对重要企业还建设了三维建模的功能,可以更加精准辅助救援工作。
四是精准监管执法。我们在“互联网执法”系统中,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画像,从而圈定执法重点。通过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对生产装置进行智能识别,提示需要检查的部位。此外,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向执法人员自动推送历史上类似的执法案例,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规范自由裁量权。此外,还可以生成执法分析的相关报告,辅助精准执法。
这是目前取得的四方面成果。
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是比较充分的。举几个例子,我们在监测预警方面,通过计算机视觉、视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可以分析值班脱岗、人员进入企业后没有戴安全帽、进入危险区域等危险行为,还可以分析企业里面的烟点、火点。在风险研判方面,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可以识别危化品储罐连片区、集中区等重点区域,对危化品储罐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等都可以精准识别。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识别尾矿库和头顶库,帮助我们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减少安全监管盲区。执法方面,在“互联网执法”系统中,智能头盔、视频智能识别、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相关技术都得到了充分应用。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社会其他行业的大数据成果。这几年社会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很快,通过应用其他行业的大数据成果,可以加速我们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领域的大数据进程,尽快地迈入智能化阶段。比如,我们利用电力大数据,对1.8万家企业进行监测,对明停暗开、昼停夜开、异常生产、复工复产等相关情况都可以精准监管。在电信大数据应用方面,我们也积极拓展应用途径,对全国关停煤矿进行监测,如果有人员异动就进行落地核查,从而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总的来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还要推动“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加速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转型。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去年3月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请问建设情况如何?主要有哪些应用场景?下一步将会在全国推广吗?
宋宏林:
我国自2010年起已成为全球化学品第一生产大国,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0%,危险化学品规模总量大、涉及品种多、应用范围广、管理链条长、安全风险高,历来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领域。在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实现化工行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去年3月,应急管理部印发方案,召开现场会,全面启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在总体要求上,我们坚持“立足实战、示范引领、降本增效、系统观念”的原则,按照感知层、企业层、园区层、国家层“多层布局、三级联动”的思路,紧扣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紧紧围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全要素数字化,细化分解企业场景17个、园区及行业场景9个,并对集团公司和政府层面场景建设提出要求,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工业app和工业机理模型,构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初步框架。
一年多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遴选80家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持续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逐一评议编选10个优秀试点建设方案供全国共享,将当前安全风险大、传统手段“看不住、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作业管理、日常巡检、人员定位、双重预防机制等作为必建场景,制定指南推动率先突破。目前,80家试点单位平均规划建设场景11个,已建成场景4个,必建场景建成率达30%以上;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在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面展开,5551家企业完成建设工作、完成率82%,年底前将实现全国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
同时,我们坚持建平台、用平台,制定印发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实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指导推动已经公布认定的化工园区和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平台建设,全力打造若干园区级、企业级优秀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实用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成熟一个、上线一个、应用一个、推广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重点场景建设应用,推动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化工行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谢谢。
总台央视新闻频道记者:
请问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中,我们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的?
王素锋: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几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抢抓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整体提升防范化解各类矿山灾害事故风险的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用执法“一盘棋”、监测“一张网”两句话来概括。
一是建成全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一盘棋”。实现煤矿安全核准、设计审查、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关闭退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此外,我们还开发了同案智能类推的模块,给执法人员智能推送适用法律条款、历史处罚等内容,使执法更加公正、公平、规范。
二是建设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一张网”。完成全国3423处煤矿“三大系统”(安全监控、人员定位、工业视频)联网和数据接入,扩展接入煤矿冲击地压、水害、矿用重大设备等动态监测数据,可在线监测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60余万个传感器、80余万名入井作业人员、4.3万路工业视频动态监控数据;完成3364处煤矿“电子封条”联网接入。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可随时查看任何一个煤矿的瓦斯超限情况、井下人员情况等。
非煤矿山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从今年初开始全面推进。
在应用信息化系统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方面,可以用“应用机制基本形成,应用效果明显”来概括。
一是建立应用机制。国家矿山安监局党组要求局领导、机关各司、省级局班子成员都要带头使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定期听取应用情况汇报。通过一年多的使用,全系统基本形成“线上日常巡查现场核查”的监管监察新方式。利用系统累计开展煤矿远程监察执法共3421矿次,查处隐患12013条,其中重大隐患128条。
二是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国家矿山安监局利用接入的煤矿感知数据,开展风险分析研判,研判潜在风险,督促省级局、矿山企业开展核查处置。累计监测45537条瓦斯报警数据,对4258起瓦斯超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通报并督促整改区域性风险和重大隐患444起。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今年8月与去年6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开始应用时相比,一是瓦斯超限起数大幅下降,全国煤矿发生瓦斯超限次数下降1133起,降幅86.4%;二是超限处置率大幅提高,全国煤矿瓦斯超限处置率上升43.8%,增幅78.2%,达到99.8%,煤矿对瓦斯超限不管不问的情况有较大改变。
上述情况和数据表明,通过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压实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力提升执法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为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了基础支撑。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提出要统筹安全生产支撑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并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优先领域,请问应急管理部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魏平岩:
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坚持以科技赋能安全生产,近几年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在科技创新规划中设立了矿山、危化、工贸等技术创新工程,对煤矿、非煤矿山、化工园区、危化品储运、油气生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了重点布局。
二是基础能力方面。我们推动培育矿山、危化品安全等方面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了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冶金等安全生产方面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跟其他行业部门共建了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青岛)研究院(基地)、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等科研机构。
三是协同机制方面,我们与科技部紧密合作,共同凝练需求,共同确定研发任务,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同时,我们还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部署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加快推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紧盯国际前沿技术,二是坚持实战导向,三是做强科研平台,重点是要推动我们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实际的工作场景转化应用。我们要争取打造一批“撒手锏”,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新京报记者:
据了解,粉尘涉爆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联网试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请问为什么要建设这个系统,目前试点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杨智慧:
谢谢您的提问。工贸行业粉尘涉爆企业量大面广,全国粉尘涉爆企业共计4.3万余家,涉及金属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塑料橡胶制品加工等多种企业。我国曾发生多起粉尘爆炸群死群伤事故,近年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粉尘涉爆作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领域,经过多年的专项整治,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行之有效的措施,安全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根据“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安排,2021年,应急管理部在江苏苏州市、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开展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试点,完成了部、省两级粉尘涉爆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验证系统开发,初步实现了试点企业监测监控数据联网测试。今年,继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4个粉尘涉爆企业集中省份的11个市、县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深化试点研究,进一步完善感知数据接入规范,培育数据采集传输博天堂最新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力争到2022年底,接入一批重点行业粉尘涉爆企业感知数据,形成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和报警预警闭环处置工作机制,总结提炼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通过试点研究探索、完善标准规范,形成稳定可靠、经济适用的博天堂最新的解决方案后,我们将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统一部署,拟选择金属粉尘、木粉尘等重点行业涉粉作业人数30以上的企业,在全国推广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通过“线上”风险监测预警和“线下”巡查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防范粉尘涉爆领域重大安全风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谢谢。
申展利:
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