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报]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要用好24小时不休息的眼睛-博天堂最新

[应急管理报]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要用好24小时不休息的眼睛

2019-03-11 10:49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  
  •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处长张兴赢——

卫星遥感技术应参与全链条应急管理工作

“卫星遥感技术应该参与全链条应急管理工作。”参与过台风“山竹”的气象预报监测工作和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处置卫星监测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处长张兴赢这样认为。

“深刻认识遥感技术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中的独特作用,统筹国内外卫星资源,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19日,应急管理部召开部卫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作出如是要求。对此,张兴赢很赞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详细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卫星是不休息的“眼睛”

灾害预报、处置、定损都在行

目前,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最成熟的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是在台风监测预报方面。张兴赢介绍,我国的气象卫星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整个自然灾害的监测、观测以及布网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跟美国、欧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们一直在开发新产品,比如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它是全球首台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可以实现30分钟一次的区域大气温度、湿度探测,大大提高了对台风路径和中心降雨等情况预测的准确度,实现了国际领跑。”张兴赢说。

“看这个,全国现在有这些地方在着火。这是日本的卫星发来的。”说着,张兴赢给记者看手机上的卫星遥感实时图像。图像上有几个红色的大小不一的圆点,点击放大这些红点,过火面积多少、着火物体是什么,一清二楚,而且系统还给了一个准确率的估算值。

“卫星是24小时不休息的‘眼睛’,什么都能看到,很小的着火点也能看到。”张兴赢说。

除了灾害预报,卫星在救援处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置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时,我们用卫星实现了对堰塞湖水自然过流、滑坡体等情况的监测,精准的预测分析是成功处置的前提。”张兴赢说,“在森林草原火灾处置方面,卫星的作用就更明显了。没有卫星的话,对于在哪儿布置隔离带、挖泄流槽,就没有快速科学的判断依据。”

张兴赢介绍,灾害发生后,评估测算损失的工作也由卫星承担。“应该下发多少救灾款,是靠卫星做前期评估的。比如,大面积洪涝灾害发生后,不可能依靠有关工作人员一家家入户调查来评估损失,否则救灾款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放了。”他说。

建大数据平台服务应急管理

要看得懂数据、挖得出信息

“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就立刻部署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工作,中国气象局的卫星数据接入了应急管理部的相关系统中,我也到应急管理部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张兴赢说。

但是卫星遥感技术并不容易掌握,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张兴赢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前不久,四川甘孜州发生大火,应急管理部请我报送一份详细的数据,以供决策。”张兴赢介绍。

“应急管理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卫星遥感技术人才培养耗时较长,重新培养人才方面不必另起炉灶。”张兴赢建议,“卫星提供的各类信息只是决策的支撑数据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应急管理部还会得到灾害发生地政府及部门等方面提供的各类信息。因此,我认为应急管理部只要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培养出看得懂数据、挖得出信息的人才,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 王晓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刘丽萍

相关链接

网站地图